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基于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两文件的思考
王晴1)袁鹤2)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2)四川大学《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610041,成都
摘要
通过对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学习,我们应认识到,新形势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笔者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同人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两文件的精*,看清未来科技论文发表的需求和导向,开拓思路乘势而上,大力改革现有办刊模式,同步建设中英文科技期刊。同时,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我国自主服务平台,强化编辑素质与内涵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与实力。
关键词:科技评价;科技期刊出版;编辑人才;影响力
1 坚持国际化,深度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意见》为科研人员树立了正确的政策导向,《措施》鼓励中国学者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要求代表作有1/3在国内期刊发表,并提出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2019年9月,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7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4],旨在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国方阵,是中国科技期刊领域迄今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同年11月,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发布了人选该计划的285个项目名单。这些人选的科技期刊无疑会受益于政策的帮扶,获得较多优质稿源,但也不能抱有一劳永逸的心态,必须继续努力向国际顶尖期刊迈进,加快编辑人才培养,才有可能达到培育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的目标。
《Cell Research》等科技期刊成功的办刊经验可以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5<。科技期刊要定立国际化的办刊理念,坚持期刊的国际化道路。逐步做到主编国际化,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编辑队伍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发行国际化等。期刊主编要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与本专业国际知名科学家进行沟通联系,拜访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对科技前沿热点问题积极进行组稿、邀稿;发挥编委能动性,依靠编委在学术圈的声誉为期刊宣传、推广、组稿、撰稿等,设立鼓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引进高端编辑人才,培养科学编辑,对来稿进行快速审核,建立与作者的良好关系,以便得到更多作者的支持和信赖;设立海外办公室,吸引更多国际化稿源;举办国际会议,加强编委、编辑、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互动和联系。当然,科技期刊要做到这些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积累才能实现。
2 扩大认可度,同步发展中文英文科技期刊
获得卓越行动计划的科技期刊仅占全国科技期刊总量的5%左右。仔细研读《措施》,我们发现与科技期刊有关的2大措施:一是除了基础类研究,不以论文为评价依据;二是有论文要求的实行代表作制,并且具体限定了篇数。这就减轻了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负担,可能导致稿源的减少。那么是不是,卓越行动计划资助之外的科技期刊就没有发展出路了呢?显然不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论文一直是专业人员水平与能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在推动科技进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的公开发表对促进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快速、广泛地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7]。发表学术论文与其他传播途径,如跟师学艺、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等相比,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所以,虽然看起来稿源可能减少,但作为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并不会减少。
《措施》和《意见》的出台是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论文的作用,而是引导专业人员更加重视工作和研究的内涵与质量,提高其研究成果在同行之间的传播和共享,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不会再因SCI论文影响因子评价标准发“灌水”文章。科技期刊要努力成为展示创新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更要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应该更加注重专业性的建设。通过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推介期刊,针对小同行科研工作者点对点及时发送最新研究成果,在同行专家学者中不断扩大英文科技期刊的认可度,吸引更多相关人员将优秀稿件投给期刊,才能使科技期刊发表更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在世界科技期刊中竞争国际话语权,进人良性循环。同时,国内中文科技期刊要立足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抢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首发权,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并积极探索通过多栏目、多渠道吸引同行发布实用性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论文,如专家笔谈、专家共识、诊疗指南、技术规范等。
3 掌握话语权,扶持和共建国际化服务平台
科技期刊的办刊方向要向建设自主出版平台和数据库,掌握出版主动权和期刊著作权调整。只有建立自主的出版平台和数据库,科技期刊才能将出版主动权和期刊著作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论文的快速出版和及时共享,不断提升期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的《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IJOS)创刊之初建立了期刊的独立网站www. ijos. org. cii,可实现自主出版和快速出版。2011年起,IJOS与自然出版集团(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现为 Springer Nature)合作,通过其数字化出版平台http: www. nature, com/ijos进行网络出版。诚然,通过使用NPG国际化平台,编辑部实现了集审投稿、编辑、制作、出版与发行为一体的产业升级,在办刊模式上探索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之路[8]。但同时,编辑部却失去了快速出版的主动权,任何稿件必须通过NPG集团的制作团队和发布团队才能网页出版,有时会限制本刊热点问题自主优先预出版并快速传播的影响力,降低了相关科研人员投稿的热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科技期刊积极组稿,IJOS也在第一时间向广大医务工作人员邀稿,但受限于Springer Nature 的出版制作,文章接收9d后才网页发表。纵观国内很多科技期刊,如《上海口腔医学》《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这一热点几乎都达到了录用后2 ~4 d即发表的快速出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共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治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截止2020年3月8日,共发布了来自国内91种期刊发表的530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学术文献,线上总点击量近200万次,为疫情防控发挥出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智库支持作用。更多的稿件正源源不断地在平台发布。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能在该平台获得新冠肺炎研究的新成果,扩大了中国科研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可见建设自主出版平台,掌握出版主动权的重要性。
“SCI至上”“唯论文”,导致我国大量优秀的科研论文流人他国主办的科技期刊。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向国外的出版商缴纳版面费,而且在订阅这些科技论文时,还要由我国单位或个人缴纳高额的费用给国外的数据库。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大多采用 “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除一部分科技期刊采用开放获取,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外,许多英文科技期刊的著作权要么不清晰,要么归国内和国外出版方共有,这就削弱了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9]。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大力资助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华医学会等5个集群化试点项目。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和资助国内出版方全权办刊的“造船出海”模式已初见成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借鉴国外大型出版商的经验进行集约化发展,建设了投审稿系统、结构化生产和发布平台,及中华医学全文数据库[10],将期刊著作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地为国内科技工作者服务。
我国已积极扶持建设了不少国际化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至今,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学科覆盖面最大、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内容丰富,能够通过网络向国内外使用者提供综合性科学数据服务和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系统[11]。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整合并优化高校科技基础资源数据,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培养人才的手段为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知识库包含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中研究论文的元数据与全文,且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步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这些自主出版平台和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为《措施》中提出的建立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提供基础。
4 提升美誉度,积极建设发展精品科技期刊
《意见》和《措施》的出台,将从本质上杜绝为发表论文而撰写论文的行为,使发表论文回归到科学研究实际需求上来。以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者,将是发表论文的主力军。对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者评价体系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其发表论文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但论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仍会激发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应用型学科的研究者仍会以能发表论文为荣,所以,办精品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唯一的发展路径。将专业内容尽可能集中,避免宽泛的论文主题,努力成为某一专业内知名度高的期刊,才是科技期刊的发展途径。另外,科技期刊发表实践性较强的论文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研究目的的论文,将是吸引应用型学科专业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举措。
科技期刊要牢牢守住内容为王[12-13],积累髙质量论文,逐渐获得更多学者的信赖,产生品牌效应,提升期刊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稿件。科技期刊编辑要做到杜绝“人情稿”“关系稿”,对来稿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开设特色栏目和策划专题报道,切忌粗制滥造,凑合成篇。科技期刊的发展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人手。科技期刊封面的精良设计,微信公众号精美的排版展示,对作者和读者的周到服务等都对提升科技期刊的美誉度有重要作用。
5 提高竞争力,重视和培养多元化复合人才
人才是事业的基础,人才兴则事业兴。提高科技期刊竞争力,人才是关键。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基石。科技期刊要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编辑应恪守学术守门人的职责。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以优质论文支撑,而优质论文要靠科学编辑去发掘、邀约。这就要求科学编辑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始终保持无限的求知欲[14],有自己的见解和鉴赏能力,又能始终第一时间获取学科动态。科学编辑要通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向科学家提出有见地的学术问题,在专家学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方法可以提升科学家对学术期刊和编辑本人的好感,更利于科学编辑邀约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IJOS编辑部每年都会派主编带领编辑赴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院所交流组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邀稿。通过主编和编辑的努力,IJOS收到并发表了多篇优秀综述和高水平研究型文章,这些文章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明显提升了IJOS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同时,编辑还通过定期参加编辑行业培训班和海外研修班,了解出版前沿,提升了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新媒体环境下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不断涌现,出版融合发展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同时是数字型、复合型人才。科技期刊必须培养编辑人员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经验,主动探索,将传统出版思维和融合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16]。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力[17],熟练运用新媒体营销和造势的能力,使专业性极强的科研成果也能获得广泛而大量的关注[18],提升科技期刊可视度。将实用性强的论文,用最丰富的手段和技术表现出来,呈现生动立体有实际感的效果,将是吸引应用研究类作者的重要手段。期刊编辑部要构建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人才梯队,大力选拔、培养和使用好优秀人才队伍,充分开发、挖掘其潜能,使其为科技期刊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19]。《措施》也提到要提高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质量,这就要求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不仅要紧抓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还要将中文期刊推向世界。新时代编辑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编校,期刊编辑部要通过多种途径将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成全方位、多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来源:《编辑学报》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
微信ID:qikanshuo